川岛真:中国《反间谍法》影响国际交流

5月上旬,日本迎来黄金周长假。利用黄金周出国的人数,逐渐恢复到冠病疫情之前。但是,由于日元贬值,日本人出行的目的地,也基本集中在近邻国家和地区。尽管如此,除了香港,北京和上海都没能进入日本人出行首选前十名单。背景之一,是日本人对前往中国感到恐惧。疫情虽已结束,日本前往中国的游客却不能恢复到从前,与其说不能恢复到疫情之前,倒不如说是对疫情之前就开始的中国拘留日本人事件,感到高度戒备,或者说心理戒备程度有增无减。

2023年,在中国有很多业务的一家日本制药公司员工,在北京被拘留,给日本经济界带来强烈冲击。此外,2019年日本国立大学的日本籍中国问题研究人员被拘留,也给日本社会以及学术界带来强烈打击。此后,中日学术交流受到很大制约。还有,如最近在日本执教的中国籍大学教师,在短暂回国之际遭到中国官方拘留的事例,不断增加。进入2024年后,日本神户学院大学和亚细亚大学的中国籍教师等,也被中国官方拘留,这都是冰山一角。教师被拘留,学生也会紧张,令人担忧的是,这可能会妨碍中日间青少年的交流事业。

2024年黄金周之前,在香港关于违反《国安法》的审判中披露,日本一位前国会议员(前众议院议员菅野志樱里)被被告人(《苹果日报》创始人黎智英)要求在日本制定抗议国安法的法令,这在香港的审判中被视为问题。该前议员是确实认为,日本应该有《全球马格尼茨基人权问责法》而展开活动。但是,她否定与黎智英有直接接触。据日本媒体报道,香港法院指控菅野志樱里与黎智英之间有共谋罪。这是所谓的“国内法的域外适用”的尝试,也被视为是对日本实施的牵制手段。

中国方面经常指日本的报道很偏颇,果真如此吗?有时也会听到一种说法,质疑中国根据中国法律行事,就构成干涉中国内政。但是,日本社会之所以将拘留日本人事件,和“中国国内法律的域外适用”看得很重,第一是因为《反间谍法》等运用标准不明确,对为什么、以怎样的标准被捕,如何治罪还不清楚。第二,今日情况在1970年代以来的日中交流历史中,堪称一大变化。目前,中日间的民间交流,特别是日本想前往中国交流的人数大受影响。中国政府希望这种状态持续吗?

当然,中国也认为应该扩大日中民间交流,特别是促进青少年交流,是很重要的。在3月,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指出《反间谍法》等的运用标准不明确,致使前往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在减少。但是,即使有这样的声音,重视“国家安全”的倾向,至少在表面上并没有缓和;事实上,冠以“国家安全”之名所采取的措施,大大抑制了国际交流进展。

相反,目前从中国来日本的人数正在增加。但是,在中国国内,尤其在公共机关和大学等地方工作的人,要办理出国手续变得愈加繁琐。很多文件与其说是为了取得签证,不如说是中国国内所须要的手续。日本要邀请中国人来日本,日方也必须准备很多文件。目前的状况是,在日中之间,日本人很难去中国,而中国人则持续向日本流动。为此,日方必须准备诸多繁琐的文件。

如果继续这样下去,中国与世界,特别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将受到严重阻碍,民间交流将受到很大抑制。对任何国家来说,“国家安全”都很重要,重视这一点无可厚非。但是,关于其运用和适用程序,首先要信息公开和尽到说明义务,另外,也要考虑到对其他领域的影响。难道不必基于现实采取合适的应对方式吗?今天正需要日中民间进行广泛交流,而交流本身却受到极大限制。笔者对此表示强烈的忧虑。

(作者是东京大学教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