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察:中国网红不能炫富了

“全身打扮没八位数不出门”“在北京有七套房”,这些炫富的话语近期成了中国社交媒体的敏感语言。

腾讯、抖音、微博、小红书、快手和B站等多个中国社媒平台5月15日同步公告,严禁用户散布攀比享乐、幻想暴富等价值观不正的内容,并着手清理数千条不良信息,甚至封禁违规账号。

其中微博表明,要从严打击以“最贵”“天价”等为噱头,利用猎奇心理进行营销炒作豪车评测、豪宅展示等信息;炫耀自身“二代家庭”“有钱人”,以他人视角炫耀“土豪朋友”,展示优越条件、歧视他人等信息;以及凸显“底层群体挣扎生存”等阶级对立的不良信息。

微博、抖音、小红书等社媒近几周集中清理了数千条违规内容,并封禁多个账号。

中国社交媒体整顿“炫富拜金”风气,主要是配合中共中央网信办为营造“清朗”网络环境而发起的专项行动。

自2020年以来,中国官方就多次指定要重点整治网上的“炫富拜金”风气和内容。但此次整顿行动力度似乎更大,甚至有媒体称炫富网红圈出现“小型地震”。

澎湃新闻发现,星期二(5月21日)当晚,王红权星、鲍鱼家姐、柏公子等多名百万级网红全平台账号同步被封号、禁言。

这些账号都有一个共同特点:过度炫富。

界面新闻称,在短视频平台展示富裕生活的网红并不少见,但王红权星、柏公子等可能是少有将炫富作为唯一标签的网红。

90后网红王红权星本名王洪全,被封前抖音账号粉丝多达430多万。

王红权星的视频中,总是能看到满墙的名牌包包、各种帝王绿翡翠珠宝。视频中的他出入奢侈品牌门店时有如众星捧月,在国内外各大拍卖行参拍时更是从不手软。

视频中的王红权星经常出入奢侈品牌门店,且受到高级礼遇。(互联网)

王红权星曾在一次访问中宣称,他每天出门“如果身上的打扮加在一起没有八位数,我肯定是不可以的”。

对于外界评价他“浮夸”,他回应称身高、长相带给他内心自卑,才会用外在东西来弥补;他还自曝在北京星河湾小区拥有七套豪宅,但他嫌房子位置遮阳光就空置了。

另一名被封杀的90后网红“柏公子”被封杀前抖音账号的粉丝近300万,自称是美籍华裔,平常出门名牌加身、保时捷911代步。25岁生日当天,他还给自己定制了一台劳斯莱斯库里南。

柏公子热爱奢侈品牌爱马仕,曾晒出自己与一屋子爱马仕配货的合影照片。(互联网)

炫富有错吗?

看在部分中国网民眼中,这些网红高调炫富的同时,也在散播扭曲价值观。他们主张无论是真富还是假富,炫富这一行为终究不符合中国社会价值观,还可能会加剧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焦虑和分裂。

另一派网民则认为,要判断有没有炫富是非常主观的。对家财万贯的富贵人家而言,说不定他们只是在单纯地分享生活日常,又没有违法,为什么要封杀?

甚至有网民质疑,封杀这些炫富网红是在掩耳盗铃,刻意掩盖中国贫富差距的现实:“说好听点封杀了炫富奢侈,真实的是我们现在连看看真实天上人间生活的资格都没了。”

炫富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,无论在哪里都有人刻意展现天上人间的生活来吸引群众的关注,而这些尝试往往极容易成功。

但对于在政治上倡导“共同富裕”的中国官方来说,炫富行为恐怕也会暴露出这个口号的苍白无力,一些人的好奇心虽然满足了,但面对这样可望而不可及的财富,也可能加剧另一些人的失落感和阶级对立情绪。

美国圣汤玛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就向美国之音分析,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大,民众往往只能借由看网红、大V炫富,追求“想象的财富”。但这股风气悖离“共同富裕”方针,还可能加剧民众的相对剥夺感,才促使官方出手整治。

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《新闻晨报》星期四(5月23日)则发文说,网红炫富在无形中传播拜金主义、物质至上、过度消费、攀比心理等不良价值观,还可能加剧社会“仇富”情绪、贫富差距感、及不同收入群体间的焦虑和对立。

《环球时报》前总编辑胡锡进也说,市场经济导致的贫富差距是中国社会需要不断治理、平抑的问题。“王红权星们”的做法是在与这一治理方向唱反调,不仅加剧负面影响,还传递贫富差距理所应当、是受到鼓励的错误信号。

打不死的蟑螂

从2020年7月起,中共中央网信办就提出要“深入清理宣扬攀比炫富、奢靡享乐等不良价值观的信息”。但这些年来似乎成效甚微,网红炫富的行为就像“打不死的蟑螂”,春风吹又生。

对于那些自侃“贫穷限制了想象力”的普通民众而言,看网红炫富能满足自身的猎奇、艳羨、观赏的心理及窥探欲,见识富有群体平时过着怎么样的生活,并寄望终有一天自己也能达到这一高度。

有网民就说,自己没能力买到这些奢侈品,看他们大买特买,间接满足一下自己的消费欲怎么了?

2018年,中国互联网还曾掀起一股“摔倒式”炫富热潮,有钱的网民纷纷上传他们从豪车、私人飞机摔下,名牌包、香槟酒杯等奢侈品散落一地的照片。

“摔倒式”炫富热潮2018年先在俄罗斯兴起(图),后传入中国。不少富有的中国年轻人也热衷在互联网上传自己从豪车摔下,奢侈品散落一地的照片。(互联网)

对炫富网红而言,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真真假假的奢华生活方式,显然是因为炫富内容能吸引流量。

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英文网络杂志《第六声》(Sixth Tone)2019年曾报道,微信和淘宝上有一些电商能提供制作虚假炫富视频的服务,每段视频只需花费6元(人民币,下同,1.14新元)。

报道称,这些以第一视角拍摄的视频包括了许多炫富元素,如一叠叠成扇形的钞票、一座奢华的豪宅、一只异国情调的宠物、一辆豪华的超级跑车等。商家能在视频中加入买家的声音,仿佛买家真的身在其中。

一些商家还会贩卖奢侈品、豪车豪宅、余额账单、旅游休闲甚至直升机购买记录,连收据的落款名字和日期都能帮忙修改。花不到10元,就能买到一套包装富豪人设的素材。

费尽心思塑造出一个富豪的形象,归根究底就是为了让吃瓜群众掏出钱包。通过打造富豪人设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关注,进而通过广告、带货等形式割韭菜。

但其中也不乏翻车的例子。如这轮被封杀的柏公子,去年曾被爆出在二手平台“打折”出售自己用过的高端消费品,结果检验后发现全是假货。

说到底,每一场次的“壕无人性”(网络流行语,意即有钱人有意无意地暴露自己的财富,让一般人羡慕嫉妒恨)表演,都是一次次的流量操作。群众的猎奇心理,社媒平台背后的推波助澜,造就了炫富网红历久不衰的流量神话。

只不过,这些炫富网红可能也没料到,正是他们大张旗鼓炫富、挥舞镰刀收割韭菜的行为,最终还是引来了官方监管的锤头。